國科會國際科技合作簡訊電子報 2008/12/30

 

酵母菌種化基因 解答跨種無法繁殖原因

作者:中央社 現職:中央社

文章來源:中央社 2008/12/17

發佈時間:97.12.24

 

 

生物學期刊《細胞》1212刊登中研院助理研究員呂俊毅等人發現酵母菌的「種化基因」,並解開不同物種間雜交後代不具生殖能力的原因,填補現有種化理論的不足。

中研院表示,「種」是生物分類的最基本單位,同「種」個體可以交配繁殖,不同「種」個體即使交配生產,子代也無法繼續繁殖;例如馬跟驢所交配的騾,就沒有生育能力。

Theodosius Dobzhansky
Hermann Joseph Muller等演化學家因此假設,物種具有種化基因以防止跨種繁殖。但這項理論提出後,科學家只找到少數種化基因,對相關機制的瞭解也非常有限。

但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利用兩種近親酵母菌進行實驗,發現一對酵母菌種化基因,並解開這對基因的運作方式。

呂俊毅說,這對基因分別是細胞核的Aep2和粒線體的OLI1,只有在兩個基因都來自同一物種時,子代才會發展出生殖功能;如果兩個基因來自不同物種,這對基因就會無法配合,導致子代不孕。

呂俊毅說,種化基因的存在,或許是為了保護物種的獨特性。例如兩種酵母菌雖然相近,但呼吸方式完全不同,分別偏好有氧呼吸及無氧呼吸。如果兩種酵母菌的雜交子代可以繁殖,或許就會導致其中一種呼吸方式消失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kucms 的頭像
    tkucms

    淡江大學『化學與生活--化學、醫藥與社會』

    tkucm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